来源 | 预制菜365
2025年第一季度,全国多省市密集召开经济工作会议,预制菜产业作为“三产融合”重要载体被反复提及。
山东潍坊、广东、内蒙古等地出台专项规划,通过政策引领、标准建设、产业集群培育等组合拳,推动预制菜产业在万亿级规模基础上实现质量跃升。
山东潍坊:
壮大5个预制菜产业园区,打造销售额过亿元单品各10个以上
2月13日,潍坊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主题为“走在前 挑大梁 加快建设农业强市”的新闻发布会,会上就潍坊市2025年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举措进行介绍。
作为全国首个预制菜产业名城,潍坊提出“聚力融合增效,全链条促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”。着力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,培强壮大6家产业链链主企业和一批配套骨干企业,推动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收迈上3000亿元台阶。
尤为引人注目的是,潍坊市将加大力度壮大预制菜和净菜产业。按照“突出特色、优化布局、集群发展”的总体思路,潍坊市将围绕畜禽、水产、果蔬菌这“三大领域”,着力壮大5个预制菜产业园区。这些园区将致力于打造包括鹅肥肝、鱼子酱、虎头鸡等在内的特色预制菜品牌,并计划推出销售额过亿元的单品各10个以上。
为了助力预制菜和净菜企业更快地拓展市场,潍坊市还将深入开展“我帮企业找订单”和“我为企业组主场”等活动。通过这些活动,潍坊市将帮助企业加快开拓北京、上海、成渝等高端市场,推动企业“出圈出海”,实现更大的发展。
广东省:
预制菜产业等被列入“实施产业集群培优”行动
2月5日,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如约而至。在这场“新春第一会”上,《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》(下称《行动计划》)正式发布,《行动计划》提出将实施8大行动、26项工作举措,其中,发展特色种养、林下经济,壮大食品饮料、预制菜产业被列入“实施产业集群培优”行动。
此外,1月13日,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了两项广东省地方标准——《预制菜术语及分类》(标准号为DB44/T 2603—2025)及《粤菜预制菜包装标识通用要求》(标准号为DB44/T 2602—2025)。这两项标准将于4月13日实施。
内蒙古自治区:
推进预制菜产业发展,奖励十强企业
1月7日,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《关于支持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的若干措施》(以下简称《措施》),聚焦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短板,促进规模化、产业化、品牌化发展,尽快实现农牧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万亿元,推动农牧业由产量大区向产业强区转变。
作为产业转型的重点领域,预制菜被纳入政策支持重点。《措施》明确,每年对评选出自治区预制菜领航企业、线上销售、特色品牌各十强的企业,销售额较上一年每新增100万元奖励2万元,最高不超过30万元。
为优化产业布局,《措施》提出,每年遴选2个以精深加工为主的现代农牧业产业园重点支持,并在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工业园区专项资金分配上给予倾斜,推动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向园区集聚。
此外,自治区将加快冷链物流体系建设,对新晋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和5A级物流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300万元和100万元奖励,支持企业在北上广深、长三角、珠三角等主要消费市场设立前置冷链仓,提升农畜产品流通效率。
预制菜产业在经过近几年来的高速发展后,2025年政策逐渐呈现三大转变:
☆一是从单纯扶持企业转向构建产业生态系统;
☆二是从追求产品数量转向强调质量认证;
☆三是从区域各自为战转向跨省标准协同。
据不完全统计,全国已有近20个省份建立了预制菜产业协会,赋能食品企业,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目前,预制菜产业发展势头良好,不过仍面临冷链物流成本高、消费者认知偏差等挑战。如何消除“预制菜=不健康”的认知误区需要各方努力。相信随着各地政策红利持续释放,预制菜产业正从“野蛮生长”步入“精耕细作”新阶段。
©2021-2025 FFI All rights reserved.上海智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。
沪ICP备2023014686号-2
Powered by